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通渭 社火

    信息发布者:gstwlsnm
    2017-08-26 08:18:36   转载
    社火闹元宵 襄城涌春潮 社火源于古代社庙的祭祀活动,《尚书.尧典》《周书.洛诰》中就记有有关迎新年辞旧岁祭祀社稷的活动,宋书称民间艺人合伙演唱为“杂场”,合伙为戏称作“社火”。明代郑晓的《今言》说:“火者,一烘而过也,过年后就散了,故称社火”。史书中记载,炎帝的部族以炎为大火,为庆祝炎帝的功德,所以在除夕的夜晚到处都张灯结彩或架起篝火,使人们在火光照耀下尽情的欢乐,年长日久,相传沿袭,便简称为社了。 通渭社火,历史悠久,渊源流长。每逢春节元宵之际,全县人民都要耍社火,无论是在偏僻的乡村,还是在县城,到处都洋溢着社火为大家带来的喜庆欢乐的气氛,以此来表达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的祈求,和太平年里庆丰收的喜悦之情。 社火在通渭已流传很长很久,大年正月初三过后,社火队都会不约而同的开始准备,称做“出马”正月十四、十五,是最红火的时期,阵容庞大,具有显明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。通渭社火,集中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,它涉及音乐、舞蹈、曲艺、杂技、武术、戏曲、工艺美术等众多艺术门类。传统表演形式有春官、跑场子、纸马舞、蜡花舞、杂耍、小曲、旱船舞、狮子舞、高台、高跷、马社火等。作为当地民间艺术瑰宝的通渭社火,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传统习俗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。 旱船纸马宜呈春,通渭民风千古秀。 从大年初四开始,通渭各乡村社的群众都自发组织社火队,耍闹在庄头村尾,正月十四、十五两天,他们纷纷涌进县城进行汇演,共闹元宵佳节,一般要耍到十五六结束,但也有黑十七,花十八的。社火队多数以自然村为主开展活动,也有几个村联合活动的,乡村社火大都在晚间活动,走村串户,耍到谁家主人都以饭菜烟酒款待。也有通过提前商讨集中在一处演出的,一般都在打麦场摆一大桌,全村所有农户,自愿送来各样饭菜,款待演出人员,在县城,只有十四,十五两天,人民扶老携幼观邓赏化,观看社火,社火队耍闹在商铺,单位门前,俗称“过街社火”。 通渭社火,雅俗共赏,寓教与乐,他们舞长龙,耍狮子,扭秧歌,踩高跷,唱小曲,摇旱船,从华岭山颠到牛谷河畔。从秦嘉徐淑故里,到笔架山下,处处都流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。 通渭社火,形式多样,异彩纷呈,扭秧歌就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,它集舞队与小戏与一体,行动起来,长长的一个舞队,游街或串场,极具观赏性,停留在场地上,又可做轮番的表演,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。 纸马舞因多在跑动中进行,又叫跑竹马,相传在战国时代就已流行,纸马舞是用竹子分别扎成马或驴的头胸和臀尾部灯架,裱糊彩绘成骏马灯样,各系在骑马人的前腹后腰,骑马人披花围裙,各带马铃一串,另有引马者一人,手持长鞭,吹口哨,寓意为“训马”在节奏强烈的锣鼓声中,引马人以碎步引马群列队而出,先绕场一周后,马队进退穿插,左右环绕,当做完多种舞蹈组合造型后,马队突然犹如受惊狂奔,引马人即以惊惶紧张的舞姿,穿梭在马群中作拦马状,这时鞭哨声,口哨声,马铃声和激越的锣鼓声融为一体,使舞蹈的刚健豪放达到高潮。 腊花舞也是社火中比较经典的剧目,腊花姑娘是美的化身,一般由四到八个巧装打扮的四大四小姑娘演出。她们能歌善舞,生气勃勃,头饰华丽,举止文雅,或手托绚丽夺目的花篮,或手提丝绸彩帕,一手拿五彩彩扇,围做一圈,踏着十字舞步,随着伴唱人所唱的秧歌调和各种乐器的伴奏节拍翩翩起舞,另有化装的男女丑角无拘无束的穿插其中,即兴作戏,耍丑逗笑,别有风趣,尽兴时,丝帕飘飘,彩扇猎猎,其乐融融,管弦齐鸣,吹拉弹唱,罄碗叮当,小曲音调和各种乐器叮当作响。众人帮腔合唱,翩翩起舞展现出独具地方风情的欢快场面。 说到通渭社火,就不能不提到通渭小曲和杂耍,通渭小曲在汉唐就已形成。明清亦盛,是流行与通渭地方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,俗称小唱。其曲调委圆润,优美动听,唱腔欢快明朗,节奏感强,颇富变化的音调,流畅朴素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味。风趣生动,活泼自然,曲词和折押韵,意味深长,曲目内容有《兄妹观灯》《绣荷包》《十二花草》《剪窗花》等是社火表演中的一项主要内容。 狮子舞,俗称耍狮子,表演时两人顶一狮,狮群由一人引领,玩法因顶狮人的技术高低各异,其寓意都是驯狮。引狮人手持绣球,引雄师绕场一周,然后由引狮人指挥做杂技表演,如打滚,咬痒,跳桌凳,上高台,滚绣球等。 旱船舞由船姑娘和艄公同舞,旱船用木竹扎成,外面用彩布彩纸装扮,四角悬吊绣球,船前后固定有美丽的腊花盆灯,窗户上帖满窗花,异常美观。表演时,艄公在前划船,船姑娘随船舞动,船只冲波劈浪,悠然荡漾,遇滩搁浅时,艄公在铿锵紧促的锣鼓声中左右划动,伴以说词,摆脱困境,风平浪静时,船曲轻快,边唱边舞,悠载悠载。 在通渭社火中,高台高跷属通渭一绝,高台高三四米,上端装饰成五彩缤纷的树枝或花朵,由小孩装扮成戏剧中的人物扎立其上,宛如巧站花心,叶面,并按戏剧情节亮相姿态,采用人拉,车拉,缓缓移动,玄妙异常。高跷由叫“跷子”用两根木棒,上边钉“耳”,耳上装踏板制成,踩高跷的人将脚放在踏板上,用绳子将下小腿于跷板绑在一起,即可边行边舞,也为这盛世佳节谱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 八方社火闹元宵,平襄古镇涌春潮。 通渭社火,以她的独特魅力展示着华夏民族的古老风韵,融汇着古老艺术的博大精深。通渭社火,钟黄土高原之灵秀,沐濡谥道教之熏陶,成为黄土高原风情中的又一枝艺术奇葩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